1. TKT熨经理疗的基本技术手法

(一)熨补。是TKT经络疗法的首要功能,通过发射复合能量气流结合熨补头的灵活运用,可以实现电子气灸、中药熨疗、熨补刮痧、熨补推经的多重功能。具体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补气。就是用熨补头对准治疗的部位、区域,发射复合能量气流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包括点补、旋补、移补、扣补等。

点补——手握熨补头,头口正对治疗部位,头口距治疗部位皮肤5厘米左右为中心,不断地靠近、拉远,以气点穴但不触及皮肤;

旋补——手握熨补头,头口正对治疗部位,头口距治疗部位皮肤5厘米左右,围绕中心点平行绕圈,使熨补头按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着补气;

移补——手握熨补头,头口正对治疗部位,头口距治疗部位皮肤5厘米左右,然后循着经络区位平行来回移动;

叩补——与点补手法相似,只是在点向治疗部位时将熨补头扣击罩在皮肤上,然后迅疾提起。

2、补刮。手握熨补头,头口斜对治疗部位,头口一侧点压在皮肤上,然后循者经络、表皮推行。

(二)熨泻。是与熨补对应的功能手法,它通过泵压式循环吸气产生的不间断负压配合熨泻头接触皮肤的特殊手法,产生泵吸拔罐、冷气熨泻、振泻排毒、熨泻刮痧的功能。

1、平泻。将熨泻头口正对着治疗部位的皮肤,持续负压吸气;

2、振泻。左手握着熨泻头斜对着治疗部位,头口下侧抵压在皮肤上,右手掌捂住头口,手掌下侧也压在皮肤上,调控气流,使产生较强的频率震动。

3、泻刮。将熨泻头口正对着治疗部位的皮肤,持续负压吸气然后循着经络、表皮拉动熨泻头。

(三)旋针点穴。将太极旋针头点压在经穴上持续作用。

2.TKT熨经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对中风的康复理疗

TKT经络疗法自诞生以来就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总结发展,在传统经络疗法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法。跟刮痧、拔罐、针灸、推拿等传统经络疗法相比,它具有舒适、安全、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特点。一个没有医学理论基础的人,只要经过TKT速成培训就能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并且能很快进行操作应用。

TKT的治疗是从调理人体整体生理功能入手,在人体整体生理功能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病变的治疗。因此,临床治疗上,先是总体调理,其次才是对症施治。

另外,在经络、穴位的应用上,TKT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经穴分区,简化操作。这也是依据TKT技术设备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而确定的。据此,我们首先要了解TKT的经穴分区。

(一)TKT的经穴分区。

TKT依据人体十四经脉运行路径及相关经脉的流经区域而划分为六个经穴区,即:

手三阴区:由胸部出发,沿双上肢内侧延伸到十个手指尖,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及其相关的气穴;

手三阳区:由双上肢手指尖往手背延伸,一直到肩颈、头部,涵盖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其相关的气穴;

督脉腧穴区﹝简称督脉区﹞:由会阴穴往尾骶末端的长强穴延伸到腰部、背部、后颈部,涵盖上中下三焦,包括督脉、夹脊、膀胱经络的相关穴位;

任脉区:由前颈部往胸腹延伸至曲骨,涵盖任脉与肾经(胸腹部路线)之间区域;

足三阳区:由腰下臀部往双下肢外侧延伸至脚背足指尖,包括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其相关气穴;

足三阴区:由脚趾尖经脚底部沿双下肢内侧至腹股沟处,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及其相关气穴。

3.治疗总则。包括周天通经、开发三焦、补肾泄肝三个总调方法。

中医对中风的康复理疗 

1、周天通经。分为小周天调理和大周天调理。

(1)小周天调理。是指对督脉区、任脉区进行循经通络的综合调理,以改善区域范围内的微循环、推动小周天气血运行、强化脏腑功能的基本调理方法。这是TKT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程序为:

①病人取俯卧位,沿督脉、夹脊穴由长强穴往上走至大椎穴,继而延伸至脑户、百会,然后由颈部天柱穴往下循膀胱经诸俞穴行至尾骶之八髎穴,手法选用移补、点补、补刮与平泻、泻刮交替使用。每种手法使用的时间长短及交替使用的顺序,按照泻实补虚的原则决定,这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所在。

②接着取仰卧位,由百会往下至人中至璇玑采用移补的手法,由璇玑往下至曲骨采用移补、补刮与平泻、泻刮交替使用的手法。

③对长强、命门、脊中、大椎、脏腑腧穴等主要学位区可使用振泻、太极旋针的手法。

(2)大周天调理。在小周天通经的内容上,再加上手三阴区、手三阳区、足三阴区、足三阳区的循经痛络的理疗,手法以补刮、泻刮、旋针为主。

2、开发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因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脏器,而是人体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脏腑的概括, 有"孤腑″、"外腑″之别称。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敷布原气,主持诸气,司人体气化以推动脏腑的功能活动。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变, 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变,下焦病主要指肝肾的病变。

开发三焦,即针对三焦区域实施疏经通络的熨经处理,以有效地改善该区域的微循环、促进相关脏腑的气血运行、强化各脏器的生理功能。

取俯卧位,沿督脉、夹脊穴由长强穴往上走至大椎穴,手法选用移补、点补、补刮与平泻、泻刮交替使用。然后由腧穴往左右两侧沿肋骨用补刮、泻刮的方法梳理。

3、补肾泄肝。肝易郁积,因此宜舒泄;肾精易亏损,所以宜温补。泄肝的方法:泻刮背部中焦、前腹肝区;补肾的方法:对要部下焦区进行较强的热能补气。

4.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梗塞(中风后遗症)

脑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精神分裂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老年性痴呆症,老年性黄斑变性,癫病,白内障,青光眼

中医对中风的康复理疗

以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为例。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是指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蜘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度过急性期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疼痛等症候群,其中最常见的是肢体半瘫(或称半身不遂)。

中风后遗症TKT经络理疗方案:

1、小周天调理,重点区域–头颈部;

2、手三阴区熨疗;

3、主要穴位—百会、脑户、风池、印堂、太阳、下关、夹车;天宗、心俞、肺俞、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伏兔、膝眼、解溪。

用tkt熨经仪对脑梗塞重点区域–头颈部和督脉、夹脊穴由长强穴往上走至大椎穴,手法以补刮、泻刮、旋针为主。以四周为一个疗程(每周理疗2次)对三焦区域实施疏经通络的熨经处理,以有效地改善该区域的微循环、促进相关脏腑的气血运行、强化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一个疗程后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疼痛等症候的患者在病理上都会有明显的好转和改善.

典 型 病 例

☆覃炳辉,男,58岁, 华锡集团铜坑矿退休职工

患者于2002年4月份被诊断为:脑血栓后遗症,左侧肢体不能自主运动,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头晕、头痛,在本厂职工医院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于2016年5月16日开始TKT治疗,体查:左上肢肌力Ⅱ级,肌张力较弱,左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弱,膝反射消失,经TKT治疗50天后,患者可自行活动,生活自理,无头晕头痛,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务均接近正常。

☆谢丹, 女,48岁, 华锡集团职工

自述中风后遗症两年余,伴随多尿,口渴,多饮,失眠,头晕乏力,手足麻痹等症状,经常晕厥,检测:血糖11mmol/L,血压180/106mmH,经TKT治疗3个月后,上述症状均消除,血压血糖降至正常,手足麻痹等症状消除。

☆谢徐海,59岁。石湾镇人

两年前患有高血压病,两个月前,突然出现头痛,继之口眼喁斜,右侧上下肢瘫痪,曾在石龙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Ш期)左侧脑硬死。好转出院。但出院后,右侧上下肢仍无力,需要拐杖和人扶着才能行走,特别是下蹲不能,大小便不能自理。后经人介绍,于2002年5月4号来石湾港澳运TKT治疗门诊治疗,经过一个多疗程的TKT治疗,结合中药穴位敷药等措施(一疗程7天),终于又能自己单独站立、行走了。现在,丢掉了拐杖,自己单独行走、单独下蹲,穿衣、吃饭、大小便都不要护理。家人都很高兴。

☆罗玉香,肩周炎,女,58岁,家住深圳罗湖区

患肩周炎四年有余,肩、背疼痛,左手活动障碍,手臂外展不到60度,后展不到50度,左手往头上右屈摸不着右耳。患者曾到深圳、广州、湖南、江西多家医院求治,均不见好转。后经TKT治疗一个疗程(7天),左手运动障碍消除,伸展自如,达到正常水平。肩、背、臂痛症均消除。<br />

以下是桂林市社会福利院康复科于2014年至2016年运用TKT治疗的案例:

颈椎病:1例,女,45岁,低头看书或看手机二十分钟左右就会出现头昏,左右转动颈部时会出现咔咔响声,用TKT治疗半个月症状明显好转,两个月后治愈。

腰腿痛:女,47岁,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疼痛,不能持重物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上述症状消失。

某男,40岁,膝关节半月板受损,患侧肢体活动受限,疼痛,经过半个月的TKT治疗症状好转,一个月后治愈。

脑瘫儿童:6例,主要表现为肢体挛缩,不能行走,血液循环差,末端皮肤发紫,冰冷,用TKT治疗可以改善发生功能障碍的肢体。肢体紧张度减轻,降低了异常增高的肌张力,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患侧肢体皮温上升,肢体末端由冰冷转暖和,现有的能独立行走,有的能扶物行走。

肩周炎:1例,男,52岁,患侧上肢抬举困难,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周围粘连疼痛,肌力降低,穿脱衣困难。用TKT治疗三个月后上述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能达到正常范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